從婚姻法到民法典體系
新中國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就屬于民法范疇。1950年5月1日,作為我國首部民事單行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正式實施,其基本功能是廢除封建主義的婚姻制度,建立新的婚姻家庭制度,發(fā)揮安定社會和保障人權的作用。
編纂一部真正屬于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愿。我國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各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
1979年民法制定第三次啟動,但由于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備的民法典條件還不具備,因此,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F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制定的。特別是1986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我國民事立法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其所確立的體系與制度為民法典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仍確定繼續(xù)采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2003年以來,又先后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由民法通則與作為民事單行法的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司法解釋,共同構成我國現行的民法體系。這些民法規(guī)范雖然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但無法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和日益活躍的民事活動對民事法律規(guī)范的更高要求。
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編纂民法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這一背景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決定。2015年3月,民法典編纂正式啟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五家單位共同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逐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民事法律規(guī)范體系,民事司法實踐積累了豐富經驗,民法理論研究也達到較高水平,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較好的制度基礎、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比珖舜蟪N瘯üの嘘P同志表示,近年來,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對編纂民法典的呼聲比較高。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決策正當其時,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通過編纂民法典,健全民事法律秩序,就是要加強對民事主體合法權益的保護,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同時也是要構建民事領域的治理規(guī)則,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認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要特征是實現法治,即全面依法治國?,F代法治的核心在于“規(guī)范公權力,保障私利”,保障私利的任務就是由民法典來完成。隨著民法典作用的充分發(fā)揮,其將成為實現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制度基礎。
民法典編纂“兩步走”蹄疾步穩(wěn)
編纂民法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根據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全國人大常委會明確了“兩步走”的編纂工作計劃:第一步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并將修改完善的各分編草案同民法總則合并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2016年6月,民法總則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進入立法程序。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民法總則,于當年10月1號正式實施,民法典的編纂邁出關鍵的第一步。2018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民法典編纂邁出了第二步。此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各分編草案進行了拆分審議,各分編草案均已完成兩次審議,其中,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侵權責任編三個分編草案完成三次審議。2019年12月,“完整版”民法典草案全文公布,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7編以及附則,共84章,1260個條文,總計10萬余字。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條文字數最多的一部法律草案。
民法典的編纂始終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立法精神。從2016年6月民法總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到2019年12月民法典草案首次合體亮相,民法典草案共10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每次審議修改都聚焦立法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充分保障公民建言獻策、表達主張的民主參與權利。據悉,全國人大常委會每次審議后均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社會公眾意見,總共有425600余人參與,提出的意見總數達到102萬條,公眾關注熱度空前。
“有些公眾的意見,我們在草案中予以采納吸收,比如小區(qū)的治理問題、高利放貸的禁止性問題、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等等。”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民法典草案的編纂過程中,立法工作機構通過召開部門、專家學者座談會,赴地方開展立法調研深入基層一線,通過中國人大網全文公開草案征求社會公眾意見,成立民法典編纂工作協(xié)調小組定期召開專門會議,以及委托國家統(tǒng)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開展專項調查等方式,廣泛深入調研,聽取意見建議,積極回應社會熱點訴求,不斷對草案進行完善。
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一路走來,民法典的編纂蹄疾步穩(wěn),已經進入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的最后階段。如果表決通過,我國的民法制度將進入全新的“民法典時代”,將進一步推動民事權利的全方位保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更加堅實的法治保障。(本報記者 段相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