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語出《朱子語類》,意為:知道得清楚明了,行動就踏實篤定;行動踏實篤定,對事物的了解就更加清楚明了。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之愈明,是一個不斷探索真理的過程?!抖Y記·中庸》講道:“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睂W習能豐富頭腦、開闊眼界、提升境界,經(jīng)過審視、發(fā)問、思考、判斷,最后落到具體行動中,如此一來,從知到行的過程才算完成。倘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抑或是只知表不知里,貿(mào)然行動,就會造成事倍功半甚至一無所獲的結(jié)果。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所說:“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鲍@得真知,亦如探險,惟有不畏艱險,孜孜以求,方能至常人罕至的境界。
  知行統(tǒng)一、相互促進,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古人云:“知行相資以為用。”倘若只埋在故紙堆里或只會耍嘴皮子而不懂實踐,得來的知識往往不鮮活,無法求得實效。《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壁w括只會紙上談兵,在長平大戰(zhàn)大敗于秦軍,造成了趙軍“所亡凡四十五萬”??梢?,知之愈明,需要在行動中總結(jié)提高。如果只停留在表面,沒有與實際相結(jié)合,就不能稱其為真正的知。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共產(chǎn)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真理的探索與追求是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tǒng)一的過程,是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只有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才能指導革命、指導實踐。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提出“通過實踐而發(fā)現(xiàn)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fā)展真理”,幫助共產(chǎn)黨人不斷探索未知領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找到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方法與路徑,找到帶領中華民族實現(xiàn)獨立解放,走向繁榮富強的康莊大道。
  知信行統(tǒng)一,中國共產(chǎn)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近年來,通過黨內(nèi)集中教育特別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廣大黨員干部深學細悟,推動學習往深里走、往實里走。通過學而知之,大家充分認識到,科學理論是推動工作、解決問題的“金鑰匙”,信仰之基更加牢固,精神之鈣更加充足,干事創(chuàng)業(yè)更有勁頭。
  如今,時代賦予我們新的使命與責任,黨員干部要不斷搭建更加牢固的知識大廈,更新自身知識結(jié)構,全面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基本方法,掌握最新理論和前沿思想,做到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斷用于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李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