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不少地方正加緊改造老舊小區(qū),改造后的小區(qū)環(huán)境得到明顯改善,民生工程辦在了老百姓心坎上。但也有個別地方老舊小區(qū)改造管理混亂、監(jiān)督缺失、質量堪憂,本該解民憂、順民意的舒心事成了群眾的鬧心事、糟心事?!吨袊o檢監(jiān)察報》近日報道哈爾濱老舊小區(qū)改造過程中,有關部門、黨員干部不擔當、不作為,導致小區(qū)地溝污水、樓頂漏雨等質量問題頻發(fā)。別把舒心事弄成鬧心事,各地當引起重視,引以為鑒。
老舊小區(qū)改造,為的是滿足群眾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最終成效如何,評判權在人民群眾手里。對于老舊小區(qū)的居民而言,供水、供氣、供暖等基礎設施維護好了,屋頂、外墻、樓梯等公共部位加固好了,停車位花園規(guī)劃好了……這些點點滴滴的改進提升,老百姓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自然會豎大拇指。反之,如果改造之后,管道照樣跑冒滴漏、屋頂依舊滲水漏雨、環(huán)境還是臟亂差,日子過得不方便、不舒心,哪怕話說得再漂亮、胸脯拍得再響,老百姓不僅不會買賬,還會戳你脊梁骨。
現實中,這樣的教訓不少。有的地方危房改造,舊房子拆了,新房子卻遲遲不竣工,導致群眾不得不住進毛坯房受凍,搞得怨聲載道;有的地方老舊小區(qū)改造,建筑物外立面裝得光鮮亮麗,樓內電線、地下管網卻年久失修,老百姓批評“驢糞蛋子表面光”;還有的地方不顧實際、盲目開建,甚至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結果老問題沒解決,新問題又冒出來一大堆,群眾生活不方便、不舒心、不滿意。
我們常說,要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很具體、很實在,它往往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常常蘊含在為老百姓辦的一件一件小事、解決的一個一個問題中。只要心中有百姓,真正做到把民生放心頭,即便是點滴的關懷、微小的服務,也能給百姓帶來便利和感動。聽民聲辦實事、知民意解民憂、與居民心貼心,把好事辦好,這才是對群眾路線的真正落實。(得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