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越偉大,越需要文化自信
	
——回望全面從嚴治黨波瀾壯闊的征程之四
——回望全面從嚴治黨波瀾壯闊的征程之四
文化,一個民族的基因;文化,一個國家的靈魂;文化,一個政黨的底蘊。
縱覽世界文明史,唯有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綿延流淌在中華兒女的精神血脈里,恒久接續(xù)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歷程中。
歷經百年苦難輝煌的中國共產黨,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和精神追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政黨文化。
文化自信,是我們骨子里的一種自信。
五年來,我們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全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性更加堅強;同時,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推進,使清風正氣成為主流、黨心民心為之一振,進一步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文化自信,是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第四個自信?!八膫€自信”中,文化自信是總源頭,是中國特色的“特色”二字最好的詮釋。
五年來,“文化自信”一詞多次出現(xiàn)在總書記的公開講話與文章中。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文藝座談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第二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等大型會議上頻頻強調、不斷豐富,足見“文化自信”這四個字在習近平總書記心目中的分量。
系列重要講話,引經據典數不勝數;異國他鄉(xiāng)演講,傳統(tǒng)文化信手拈來;參加國際會議,身著中式服裝出席……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講,“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本人也是一個中華文化的熱烈擁護者、忠實學習者”。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這些蘊含著“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天下為公”等傳統(tǒng)文化因子的“中國方案”,讓世界矚目、令國際關注,被寫入聯(lián)合國大會決議等諸多國際組織文件中,從世界視角注解著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信。
近年來,孔子學院的不斷落地、各國“漢語熱”的興起、文學作品獲得諾貝爾獎、影視作品在海外熱播……這些,也都是中華文化彰顯影響力并逐漸受到國際社會認可的體現(xiàn)。
“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绷暯娇倳浽趹c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這番話,豪情萬丈,至今依然讓人熱血沸騰。
文化自信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加速度”,是弘揚中國精神的“源動力”,是凝聚中國力量的“向心力”,是堅持中國道路的“穩(wěn)定力”。
我們正闊步走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道路上。目標越崇高、越偉大,越需要文化自信。
站在960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奮斗積累的文化養(yǎng)分,中國共產黨人有足夠的信心,凝聚起13億中國人民的磅礴之力,走好自己的道路,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正氣充盈的黨內政治文化,塑造著8900多萬黨員的價值觀
一度,有人任意歪曲歷史事實,否定國史、黨史、軍史,忘記了國家沒有主權、民族沒有尊嚴的感覺,把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隨意抹殺;有人對中華文化一知半解,對西方文化推崇有加,傳播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
人不自重,他必侮之。對民族的歷史文化搞虛無就是不肖子孫,對民族的歷史文化不尊重就會喪失本源,對黨的歷史文化玩解構難免忘掉初心。
“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強調指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fā)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br />
回顧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全部實踐,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
人不自信,誰人信之?
歷經錘煉磨礪,以5000年文明作基礎,以96年艱辛探索為源頭,60多年接續(xù)發(fā)展為主體,中國共產黨擁有了這樣的黨內政治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以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充分體現(xiàn)中國共產黨黨性的文化?!睂Υ?,我們有足夠的理由保持高度的自信。
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對政治生態(tài)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六中全會上強調,“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tài)的土壤”。
該弘揚的堅定弘揚,該清理的堅決清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破立結合、激濁揚清,努力打造先進的、富有生機活力的政治文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趨于常態(tài)化、系統(tǒng)化、科學化。
一方面,大力倡導和弘揚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價值觀。
抓好思想教育這個根本,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涵養(yǎng)政治生態(tài)的“綠水青山”;加強黨內法規(guī)制度建設,將黨內政治文化固化為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硬約束,讓黨員干部有規(guī)可循。
另一方面,旗幟鮮明抵制和反對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guī)則”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
糾正“四風”、寸步不讓,剎住了“不可能剎住”的歪風;有腐必反、有貪必肅,無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形成了強大震懾;立下明規(guī)矩、破除“潛規(guī)則”,讓能者上、庸者下……黨員干部宗旨意識增強,懂規(guī)矩、知敬畏,做到令行禁止,黨內正氣上升、黨員精神振奮。
百年積淀,尤其是近五年的磨礪,我們黨的政治文化愈發(fā)凸顯出其區(qū)別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政黨的特征:
——深沉的使命意識。始終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扛在肩上,近百年來接續(xù)奮斗、從未止步;
——優(yōu)良的作風傳統(tǒng)。始終如一地強調作風建設,主動自我改造、敢于自我革新,用過硬的作風保持黨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
——嚴明的紀律要求。制度籠子越扎越緊、紀律執(zhí)行嚴格到位,始終保持中央政令暢通、全黨步調一致;
——強烈的責任文化。自覺認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做到“以人民為中心”,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物換星移五度秋。正氣充盈的黨內政治文化,正塑造著全國8900多萬名黨員的價值觀,激發(fā)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砥礪奮進。
依靠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讓信仰信念深沉而執(zhí)著
一個政黨,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撐。每名黨員都做到堅守初心,信念執(zhí)著、信仰堅定,我們黨才有希望,我們國家才有力量。
沒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底蘊和滋養(yǎng),信仰信念就難以深沉而執(zhí)著。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依靠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這一重要論斷,堅持立根鑄魂,強化固本培元,指明了從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根本轉變的現(xiàn)實路徑。
經過五年的強力正風反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xiàn),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但不容忽視的現(xiàn)實是,個別黨員領導干部不信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荒誕,熱衷于拜佛燒香、占卜算命。這背后,既是理想信念喪失的表現(xiàn),更是文化愚昧的寫照。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運用紅色文化、宣傳先進典型事跡、加強領導干部家風建設、整理傳統(tǒng)家規(guī)家訓鄉(xiāng)規(guī)民約……五年來的一系列努力,讓黨員干部感悟、傳承傳統(tǒng)文化,自覺與庸俗作別、與低俗劃界、與媚俗分離,做到修身慎行、懷德自重、清廉自守。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威武不能挫其氣,利祿不能動其心”“忠誠印寸心,浩然充兩間”等革命者的氣節(jié)和風骨,焦裕祿、谷文昌、廖俊波、羅陽、鄒碧華等一長串閃耀著新時期共產黨人精神光輝的名字……各級黨員干部自覺學習,以學益智、學以修身,融會貫通、形成覺悟,以文化自信支撐政治定力。
2016年“七一”前夕,一部宣傳中國共產黨的短片《我是誰》走紅網絡。鏡頭下,6位普通黨員盡職盡責的堅守、從容自信的微笑,展現(xiàn)著合格黨員的堅定信仰,彰顯著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念。
文化自信,既體現(xiàn)著共產黨的“軟實力”,也是每名共產黨員的“情感歸屬”。許多黨員在觀看之后表示,《我是誰》提供了合格黨員的參考答案,自己要爭做一名讓人民滿意的合格黨員。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碑斪孕懦蔀橐环N文化,當文化自信成為一種價值自覺,每名黨員就能迸發(fā)出強大的能量,我們黨的向心力、凝聚力就會大大增強,我們就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zhàn),就能堅定不移開辟新天地、創(chuàng)造新奇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