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若遺留一二有用事業(yè),與草木同生,即不與草木同腐。”清末民初實業(yè)家、教育家張謇曾以這樣的話語表明心志。在張謇看來,人生在世原本與草木并沒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如果能留下一些有用的事業(yè),雖然與草木一同生長,卻不會與草木一起腐朽消失。想成為一個踴躍為公眾做奉獻的人,就應當一心做事、埋頭實干,“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
一個人的事業(yè)格局,因為自覺與國家需要和民族命運相結(jié)合而倍顯開闊。晚清時期,政府腐敗、列強入侵,國家命運風雨飄搖、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在這樣的時局下,張謇憂國憂民、主張改良的愛國之情日益強烈。“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抱定這樣的決心,身為晚清狀元的張謇毅然放棄功名仕途,回到家鄉(xiāng)興辦工廠,將“棉鐵主義”作為“實業(yè)救國”良方,以此抵制外國資本的入侵和帝國主義的侵略。愛國、救國、報國,是張謇一生的追求,此后興實業(yè)、辦教育、做公益,都根源于此。
愛國是近代以來我國優(yōu)秀企業(yè)家的光榮傳統(tǒng),是企業(yè)家精神永恒不變的鮮明底色。從清末民初被譽為“南張北周”的張謇、周學熙,到抗戰(zhàn)時期的盧作孚、陳嘉庚,再到新中國成立后的榮毅仁、王光英等人,都是愛國企業(yè)家的典范。這些人對國家、對民族懷有崇高使命感和強烈責任感,把企業(yè)發(fā)展同國家繁榮、民族昌盛、人民幸福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正是這些人,推動了我國民族工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古往今來,無論是“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的大義、“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的赤誠……一代代中華兒女心系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用生命詮釋愛國,用行動踐行愛國,使愛國主義成為中華民族團結(jié)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形成了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梢哉f,在中華民族綿延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不竭的正能量。
愛國從來不是空泛的,深厚的愛國情,落腳點在于務實而具體的報國行?!叭耸且鲆稽c事情的”,這是“人民科學家”南仁東生前經(jīng)常跟同事們講的一句話。因為深愛祖國、立志報國,南仁東20多年始終堅守在大山深處搞科研、建工程,為中國“天眼”燃盡一生。只要事業(yè)需要,明知前面的道路并不平坦,也毅然挺身而出;只要“戰(zhàn)場”還在,決不輕易離場。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的黃旭華,投身核潛艇事業(yè)近60載,讓“搞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核潛艇成為現(xiàn)實,他守護的是大國重器,更是愛國情懷。
鑒往事,知來者。“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從這些優(yōu)秀人物身上汲取精神養(yǎng)分,把個人發(fā)展與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緊密聯(lián)系起來,不斷厚植愛國情懷,踐行報國之舉,立足崗位盡職盡責,我們都是新時代的愛國者、奮進者、奉獻者。(王李彬)
